抗阻训练已成为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处方的标准组成部分。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平衡,但必须谨慎设计方案以减少心脏负荷。因此,冠心病患者推荐使用高重复低负荷的抗阻训练(HR/LL-RT),以避免高负荷带来的血流动力学不利影响。
抗阻训练对肌肉机能的作用已明确,但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仍有争议。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心肺物理治疗实验室的 Caruso 等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5 年第 51 期杂志上。
研究共纳入了 20 名男性冠心病患者,病程均在 1 年以上,NYHA 分级 I-II 级,已参加包括有氧训练在内的心脏康复 1 年以上。
受试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平均年龄 61.3 岁)和对照组(平均年龄 61 岁),每组均为 10 例。
两组在训练前先进行最大负荷测试。受试者采取坐位,躯干与水平位保持 45 度倾斜角,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屈曲 90 度,运动时髋膝关节先伸直再回到起始位置。阻力逐渐增加直至受试者仅能重复 1 次 45 度伸腿运动,此时的阻力设定为 1-RM。
患者休息 10 分钟后继续进行耐力测试。以 10% 的 1-RM 起始,每次增加 10% 直至结束。每次屈伸运动耗时 5 秒,其中伸 2 秒,屈 3 秒,每分钟重复 12 次,每个阻力运动 2 分钟。休息 5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个阻力的运动。运动节律由声音命令控制。每个阻力的运动结束时使用主观劳累等级量表评定下肢的劳累程度。出现下述情况时测试终止:不能以要求的形式进行运动;收缩压大于 200 mmHg;达到最大心率的 85%;心电图异常或主观上已精疲力尽。
对照组进行每周 2 次,每次 1 小时的有氧训练,包括 10 分钟热身活动(如上下肢的牵伸),20-30 分钟的平板或功率自行车,强度大约为测试所获得的最大心率的 70%,减速期(低强度的运动及牵伸上下肢),以及 10 分钟的放松期。
训练组在对照组活动的基础上,每周进行额外的两次抗阻训练。训练强度为 30% 的 1-RM。每次持续 1 小时,包括热身运动、在蹬腿器上进行抗阻训练(20 次 1 组,每次 3 组,每周 2 次)及减速运动。热身和减速运动时均进行下肢的牵伸。
训练前和训练后 8 周,受试者均通过下述方法采集相关数据。使用心率监测仪采集 10 分钟的心率数据,并通过 Kubios 心率变异分析软件得出 RMSSD(相邻正常 R-R 间期差值均方根)、平均心率、SD1(瞬间心跳变异的标准差),并使用近似熵计算复杂性(ApEn)。
研究结果发现,8 周后仅训练组 RMSSD、SD1 指数明显增加,平均心率明显下降而 ApEn 增加,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仅训练组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8 周后训练组的肌肉力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8 周的高重复低负荷抗阻训练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冠心病患者可从副交感调节改善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