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常会因盆底肌(PFM)无力而导致子宫、膀胱和直肠下垂。PFM 无力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骨盆稳定性障碍或慢性骨盆疼痛。PFM 强化训练是预防上述症状的有效预保守治疗措施。但在绝经期不同的骨盆方位对 PFM 电活动、肌力和耐力以及骨盆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改变盆底肌体位是否能增加 PFM 活性以提升物理治疗疗效仍不清楚。
为了客观评估绝经期女性静息状态和功能状态下 PFM 的生物电活动,并对三种骨盆位置下的生物电活动进行记录(骨盆前倾位-P1,骨盆后倾位-P2,骨盆中立位-P3),并指导 PFM 的康复治疗,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的 Ptaszkowski 学者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 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17 年 1 月 30 日刊。
该研究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以弗罗茨瓦夫大学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 82 例参与者。
纳入标准:医生或治疗师同意其参加该研究;检查当天无不适感;无 sEMG 检查禁忌症;可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超过 75 岁;无绝经史;妇科手术史;腹部、骨盆、下肢近 10 年有手术史;下肢、骨盆或脊柱在检查当天仍存在损伤;生殖器官脱垂;剖腹产史;Ⅲ度尿失禁;大便失禁。此外还应排除:存在神经病学症状、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或疼痛、在过去 6 个月存在腰椎或骨盆疼痛。
该研究使用肌电图仪(sEMG)和阴道内电极,在特定骨盆体位下评估 PFM 的静息和功能性电活动。评估方法:在给定体位下保持 5 秒钟最大 PFM 收缩(功能性 sEMG 电位)和 5 秒钟静息状态(静息 sEMG 电位),两种体位评估间隔为 60s。使用倾斜仪评估骨盆的倾斜角度。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 P1,P2 和 P3 的记录数据。
结果显示,PFM 的最高静息 sEMG[uV] 是在 P2 状态下记录的,其值为 11.6uV,而 P1 记录值为 9.8uV,P3 为 9.0uV。PFM 的最高功能 sEMG[uV] 也是在 P2 状态下记录的,其值为 21.0uV,而 P1 记录值为 17.6uV,P3 为 17.8uV。因此在 P2 位置下 PFM 具有更高的静息和功能性电位活动。
此外,在骨盆向前倾斜移动时 sEMG 值浮动范围为:2.8~40.4uV(平均值 13.7 uV),向后倾斜移动时 sEMG 值浮动范围为:2.9~47.3uV(平均值 15.9uV),记录值高于前者。
该研究显示,PFM 的张力及肌电活动明显受骨盆位置的影响。骨盆后倾时具有更高的 PFM 静息和功能性生物电活动。此外,PFM 肌电活性在骨盆向后运动时增加。在骨盆后倾至最大角度和向后运动时具有更高的生物电位值,说明康复治疗时应采取上述体位,以获得更佳的提升盆底肌力量的效果。
骨盆后倾方位及骨盆向后运动时可产生更高的 PFM 生物电活动。因此,骨盆后倾位及向后倾斜运动应当应用于康复治疗中,以提高绝经期妇女盆底肌肌力训练效果,改善绝经后妇女子宫、膀胱和直肠下垂,及因 PFM 无力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骨盆稳定性障碍或慢性骨盆疼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