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微信群里的护理同行在交流医嘱中关于「qid 与 q6 h」的区别:
其实,不仅仅是临床护士,医师、药师也有这样的困惑。笔者整理了论坛上关于用药间隔时间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同行们答疑解惑。
问题 1: 一日三次等同于 q8 h 吗?
求助: 药品说明书常有一天三次或一天四次的用法。可仔细想想我还不是很明白。一天三次,等同于每 8 小时一次?还是三餐饭前/后半小时服用?一天四次,等同于每 6 小时一次?还是除去睡眠时间每 4 小时服一次呢?
笔者认为,虽然 q8 h(每 8 小时 1 次),也是一日三次, 但 q8 h 与一日三次还是有区别的。
至于为什么要一日三次或者 q8 h 给药,笔者整理了丁香园版主在论坛上的解释:
@執著: 除头孢曲松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等半衰期较短的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按照药动学规律应一日 X 次给药。
此时临床如果开具 Bid(一日二次)、Tid(一日三次)的医嘱是错误的,应该是 q12 h、q8 h 等。至于临床护士未能严格按时间间隔执行医嘱是另外一个问题。
@wangshuping: 有些药物不需要匀速给药,如吗丁啉,是一种促胃动力药,夜晚不进食,没必要增加胃动力,只需要在白天每次餐前 15 分钟给药,无须按每 8 小时给药 1 次。
因此,临床实践中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进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并不一定是采取 qXh 形式就能解决得了的。用药间隔没必要程式化,每日三次,就一定是 q8 h;每日二次,就一定要是 q12 h。
问题 2: q12 h、q8 h、q6 h 给药,用药时间如何安排?
求助: 每 12 小时一次,常用早、晚服药,那具体时间是什么?是早 8 点、晚 8 点,还是早 9 点晚 9 点呢?还是其他时间点?同样,q8 h、q6 h 如何安排?
笔者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举例进行解释。
1. 以「羟考酮」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疼痛护理学》P67 提到「每 12 h 给予 1 次」:
对于羟考酮 q12 h 口服用药时间的安排,我们是安排在 7:00-19:00,当然你也可以安排在 8:00-20:00 不等。因为口服羟考酮给药前及给药后一小时要进行疼痛评估,早 7 点、晚 7 点对于患者的进食、睡眠等影响相对比较少,且这个时间段也方便护士进行疼痛评估。
2. 以「20% 甘露醇注射液 125 mL q8 h ivgtt」为例,可以安排在 8:00-16:00-24:00,或者是 9:00-17:00-1:00。
笔者认为, 用药时间安排,除了考虑病情特点、药物特性,还要结合本科室工作安排及各班交接时间,同时也要兼顾患者的作息时间等。
据笔者了解,有些医院对给药时间设定都有明确的规定:
问题 3 :q12 h、q4 h 给药,偏差时间允许多少?
众所周知,如果到了给药时间而没有及时给药,有可能被认定为给药差错。
那到底是偏差多少时间属于给药差错呢?以下是国内已通过 JCI 认证的某三甲医院的制度规定,不妨借鉴:
从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q12 h/q6 h/q8 h 给药,允许在规定时间前/后 1 小时内给予;q4 h 给药,允许在规定时间前/后半小时内给予。
也就是说, 如果 q8 h 给药,提早 2 小时给药属给药差错! 临床护士在执行给药医嘱时务必严格执行,否则,即属于给药差错的范畴。
给药间隔时间及用药时间
给药间隔时间对于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甚为重要,如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可使血药浓度发生很大的波动,过高时发生毒性反应,过低时则无效。
尤其在应用抗菌药治疗时更为重要,因为血药浓度在有效和无效浓度之间的波动,可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按照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规律,给药间隔时间、药物剂量和稳态血药浓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实际应用药物时需按规定的间隔时间。
至于一日 X 次给药,是餐前服还是餐后服,则需从药物的性质和吸收、药物对胃的刺激、病人的耐受能力和需要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点等方面来考虑。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宜餐前服,对胃有刺激者宜饭后服;又如糖尿病患者应用短效胰岛素则应餐前 15 min 注射,而用中效胰岛素时可在餐前 30 min 注射。
对于一些易受昼夜节律影响的药物则应按其规定用药间隔时间,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可于早晨给药。
责任编辑:王妍
投稿邮箱: wy.psd@dxy.cn
题图: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