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慢性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2015-08-12 13: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dy
字体大小
- | +

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对于重获独立性非常重要。健康人群双侧大脑半球兴奋性的平衡相互对称。卒中后慢性期,健侧 M1 区兴奋性明显下降,导致半球间皮质运动兴奋性不平衡。改善兴奋的不对称性,可以改善患侧手及上肢的临床预后。

间断θ节律刺激(iTBS)是一种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兴奋性和神经可塑性。

为明确皮质下卒中患者慢性期进行上肢物理治疗联合健侧 M1 区 iTBS 的效果,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 Ackerley 博士设计了单中心随机对照三盲试验,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2015 年 7 月的期刊上。

研究共纳入了 18 名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均为首次单侧半球皮质下卒中,病程 6 个月以上,Fugl-Meyer 评分大于 20 分。受试者随机分为 PRIMED 组(接受物理治疗和真性 iTBS)和对照组(接受物理治疗和假性 iTBS)。

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对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 区)进行真性或假性 iTBS。刺激结束 5 分钟后进行 45 分钟的上肢物理治疗,包括力量训练、任务特异性和功能性任务训练。每日一次,持续 10 天。

治疗开始前进行 2 次基线评估,相互间隔 2 周。治疗过程中进行中期评估,治疗结束即刻、结束 1 个月和 3 个月时也进行评估。采用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评分和 Fugl-Meyer 量表的上肢部分(FM)评估上肢功能及障碍。治疗开始前 2 周和结束后 1 月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

研究结果显示,PRIMED 组在治疗后 ARAT 得分改善,治疗结束 1 个月后改善仍存在。但治疗中期评估时改善尚未出现,提示存在剂量效应,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FM 评分仅在治疗结束即刻两组均有改善,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 月时 ARAT 的改善与皮质运动兴奋性的平衡和患手抓握时健侧运动前区皮质的激活增加有关。

上述研究表明,2 周的间断θ节律刺激可以改善卒中慢性期的上肢功能,效果可以持续至少 1 月,单独的物理治疗不足以改善功能。间断θ节律刺激在卒中慢性期可以对治疗起辅助作用。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董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