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多变的踏步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步行能力

2015-10-22 23: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sunnylovely_aj
字体大小
- | +

尽管脑卒中后前 6 个月内大部分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基本恢复,但是当在家庭和社区内行走时,患者的步速较慢,步行距离也较短。当前有大量的研究认为特定的任务训练和训练量是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对于踏步训练的疗效,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训练强度、训练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一。为了明确明确与常规干预组相比,高强度形式多变的踏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和非步行功能结局的影响,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物理治疗系的 Hornby 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表于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5 年 9 月的电子期刊上。

该研究为期 2 年,总共纳入 32 名单侧脑卒中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至试验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患者均接受每次 1 小时,每周 4-5 次,连续 10 周的训练,总共 40 次。试验组的训练内容包括在高心脏强度下(70-80% 心率储备)进行不同内容的踏步训练(任务和环境)。对照组则是由临床物理治疗师来确定并给予常规的标准治疗项目。

在入组前、训练中期、训练后以及训练结束后第二个月随访时进行盲法评估。评测内容有:使用自选速度和尽可能快的速度通过较短的距离来评测步速,使用 6 分钟步行试验评测步行距离、测量步态研究患者步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双侧的对称性。另外还进行了 Berg 平衡量表、5 次坐站转移任务计时等测量评估。

研究发现,无论是自选步速还是尽可能快的步速以及 6 分钟步行距离,两组间差异明显。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步速和步行距离改善程度是对照组的 3-4 倍。在进行步速评测时,实验组患者患侧下肢的姿态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步长对称性的改善以及自我报道量表评估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组间差异不大。而坐站转移以及平衡方面两组间差异不大。

研究发现治疗干预结果与治疗次数和训练强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把训练次数和心率储备作为独立的因素进行逐步线性回顾分析时发现仅有训练次数与随意步行速度和 6 分钟步行距离明显相关。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杨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